2021年10月21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,了解油田开发建设历程和研究院总体情况,走进页岩油实验室、二氧化碳气驱实验室,听取油田坚持自主创新、加快技术攻关应用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情况介绍。
6个月前,胜利油田刚刚度过了60岁的生日。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,60年前,这片土地上喷涌出华北平原上第一股工业油流。
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,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、关注的重要领域。21日下午,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。
“我向总书记汇报,目前胜利油田年产量2340万吨,而且稳产态势良好,深层勘探还有很大的空间,尤其是随着技术进步,页岩油资源量将比常规油气资源增加50%。”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说。
如今的黄河流域,已是我国重要的能源、化工、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。而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时,国内石油产品严重短缺。胜利油田的发现,打破了外国专家大肆散布的“华北无油论”,开辟了我国华北平原找油找气的新纪元,也揭开了华北地区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。
胜利油田主力油区地质构造复杂,被称为石油地质大观园,囊括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油藏类型,被形象地比喻为“一个摔碎的盘子,又被踢了一脚,七零八落,拼不起来”。成立于1964年的勘探开发研究院,被誉为“胜利油田的地质大参谋”。
在科研楼大厅两块展板前,相关负责同志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胜利油田的三项“杀手锏”技术。胜利油田开发地质首席专家、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杨勇注意到,在这三项关键技术里,总书记对页岩油的勘探与开发表现出浓厚兴趣。
大厅的陈列架上,两条各长一米的砂岩、页岩岩心整齐摆放。总书记走近低头细看,兴致盎然。相关负责同志汇报,近年来,胜利油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,通过采用长井段水平井和立体压裂造缝技术,增强页岩油流动性,降低开采难度,提高产能,扩大了勘探空间,为将来长期持续稳产提供资源接替阵地。
随后,总书记步入页岩油重点实验室。“成立这个实验室,就是要攻下这座‘碉堡’。”杨勇介绍,与国内外页岩油相比,胜利油区的页岩油具有埋藏深、成熟度低、油稠、流动性差等特点,如何改善流动性、提高产能、降低成本,是胜利油区页岩油勘探开发要解决的关键问题。正是靠着勘探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,不断扫清雾区、突破禁区、照亮盲区,清晰识别油藏和圈闭,勘探领域不断向中深层延伸,每年不断发现新储量,“十三五”以来已累计探明储量1.93亿吨。
胜利油田始终突出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,坚持在油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目标抓突破、在油气开发矛盾最突出的领域抓创新、在生产经营最薄弱的环节抓优化提升,矢志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,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7900余项、国家级科技奖励120余项,科技贡献率达65%以上。
从激情燃烧的战天斗地,到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,石油工业实现了转型跨越发展。60年来,先后发现81个油气田,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亿吨,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12.5亿吨。
“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,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,要发展实体经济,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。希望你们再创佳绩、再立新功!”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。
干部心语
胜利油田开发地质首席专家、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杨勇:作为石油科技工作者,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,尽全力把油田勘探开发工作做好,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,真正实现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,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,推进页岩油的规模化开发,加快CCUS(碳捕集利用与封存)项目建设进度,为尽快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,作出我们的贡献。
群众感言
胜利油田化学高级专家王涛:总书记来油田考察调研,让我们深受鼓舞,倍感光荣。作为石油科技工作者,面对石油天然气领域急迫需求,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勘探开发实践中,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石油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、再立新功。
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油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王伟庆:总书记对页岩油的发展十分关心,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搞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信心和决心。今后我要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深入,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。
(稿件原载于2021年10月29日《东营日报》1版)